《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二、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二、教学资源
1.《人民日报》教学案例
2025 年 9 月 8 日第 14 版
《毛乌素沙地深处的绿色接力(美丽中国)》
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接续种树治沙,到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治沙效率,再到发展绿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一代代治沙人不断巩固拓展治理成果,书写着沙海变绿洲、荒漠成良田的动人故事。
天蓝云舒、绿意铺展、牛羊觅食。在毛乌素沙地深处—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车行其间,满眼风景。
一抹抹绿意,来自一代代乌审旗干部群众的绿色接力— —乌审旗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50年代的2.6%提高到32.92%,植被覆盖度达80%以上。当地正全力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防沙治沙新奇迹。
接力治沙,乌审旗境内毛乌素沙地治理率已达 80%
走进位于乌审召镇乌审召嘎查的博物馆,当年“黄沙滚滚漫天来, 白天屋里燃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的恶劣景象,从一张张老照片里走来……
面对漫漫黄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干部宝日勒岱 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封固 10 万亩流动沙丘,将近 6 万亩寸草不生的荒漠变成葱郁的牧场。在前辈治沙故事的激励下,乌审旗干部群众不断续写毛乌素沙地“由黄变绿、由绿变富”的故事。
在乌审召镇布日都嘎查一处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施工现场,乌那根布日都合作社负责人袁广英和乡亲们正抢种杨柴。 “周围基本上都变绿了,没治理的都是零星散布的沙梁,我们要发挥老一代治沙人的艰苦奋斗精神,把这些硬骨头啃下来。”袁广英说。
在治沙现场,乌审召嘎查牧民敖伦其其格和母亲乌敦格日勒一有空就过来帮忙。乌敦格日勒是当年宝日勒岱组建的“铁姑娘”突击队队员。2021 年,在母亲的支持下,敖伦其其格牵头成立新时代“铁姑娘”志愿服务队,接力活跃在治沙一线。
“毛乌素沙地是‘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一大重点,乌审旗境内毛乌素沙地治理率已达 80%,我们将接力巩固拓展治沙成果,把绿色乌审美好蓝图早日变成现实。”乌审旗委书记王雪峰说。
科学治沙,无人机精准播种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砍掉退化的杨树、更新种植樟子松,造林密度明显降低,你看长势多好!”“这片荒地,我准备种元宝枫和文冠果,在绿化的同时增加美化效果,还能增加收入……”开车穿行在家庭林场里,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村民殷玉珍满脸自豪,不时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治沙经”。
“治沙要苦干,更要会干。”作为乌审旗第二代治沙人的代表,殷玉珍沿用宝日勒岱等老一辈治沙人总结出的“前挡后拉、穿靴戴帽,锁边蚕食、逐步推进”的治沙方法,再到近年来采用的“三元套嵌”治理模式,边干边学,践行以水定绿、适地适树、自然修复与人工措施相结合等科学治沙理念。40 年时间,7 万亩寸草不生的荒沙地披上绿装。“治沙要有成效,就得因地因时制宜,分类精准治理。”殷玉珍说。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牧民贡吉日嘎拉介绍:“这台机器工作效率高,去年种下的杨柴长势可好呢!”
嘎鲁图镇林工站站长铁木尔巴格那介绍,为了提升治沙成效,站里先后研发了沙地开沟机、双排打坑机等 15 种沙地造林机器。在乌审旗治沙一线,无人机精准播种、机械沙障铺设、节水滴灌等适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科技赋能、科学治沙,提升治沙效率和质量。乌审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吕琪表示,将进一步提高生态建设项目的机械化率和林草科技应用转化率,推广“三元套嵌”等有效治理模式,力争到 2030 年,乌审旗裸露沙地将基本得到治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35%以上,植被覆盖度提高至85%以上。
合理用沙,绿色产业在毛乌素沙地蓬勃发展
位于图克镇乌兰什巴台村的生物质颗粒厂里,机器轰鸣,沙柳被加工成一袋袋生物质颗粒燃料,装车外运。
2018 年,刘二飞当选乌兰什巴台村党支部书记后,多方调研富民产业,最终发现“宝藏”就在身边——作为治沙先锋树种,沙柳在当地普遍种植,而用沙柳加工生产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可广泛应用于取暖、发电等。“沙地变绿了,环境变好了,如何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是我们第三代治沙人的使命。”刘二飞说。
于是,乌兰什巴台村生物质颗粒厂建立起来了。在工厂的带动下,全村农牧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18 年的 1.2 万元增长到 2024 年的 3 万元。同时, 刘二飞还带领乡亲们,按照资源共享、产品共销、利益共分等方式,带动周边 20 多个嘎查村集体增收 430 万元以上。
在乌审旗,从生物质颗粒燃料到木材、家具、菌菇,沙柳“长”成一条产业链。坚持科技创新,毛乌素沙地上, 一个个沙里淘金、绿富同兴的故事还在延续。
在苏力德苏木,片片红枣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既能防风固沙,又能增加农牧民收入。内蒙古乌审红枣科技小院
负责人李孔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带领团队成功培育出适合沙地生长的“蒙枣 1 号、2 号、3 号”,已在鄂尔多斯市推广种植。2024 年,“沙地枣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我们还推广种植酸枣、山楂,帮助更多乡亲走上生态产业化的富民之路。”李孔说。
沙海变绿洲,荒漠成良田。沙地林果、沙地中药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正在广袤的毛乌素沙地上蓬勃发展,焕发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勃勃生机。
2.《河北日报》教学案例
2025 年 9 月 13 日第 01 版
《一块马口铁的翻身仗》
“参观镀锡板,先去超市逛一圈!”每当有客户来访,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首钢京唐”)镀锡板事业部副部长方圆会先带着客人到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超市。
饮料、奶粉、罐头……9 月 2 日,在唐山市一家超市,方圆指着琳琅满目的罐装商品说:“这罐饮料的易开盖,那罐奶粉的罐身,还有那个罐头的包装,都是用首钢京唐镀锡板做的。”
镀锡板俗称“马口铁”。它以优异的耐蚀性和涂饰性,广泛应用于食品罐、饮料罐、奶粉罐等制造领域。
“我们的食品用镀锡板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二,特别是国内 50%以上易开盖使用的镀锡板都出自首钢京唐。”方圆说。
2009 年,首钢京唐 1 号高炉顺利点火。瞄准镀锡板这一“蓝海”,2013 年底,首钢京唐镀锡板生产线正式投产。
提到镀锡板,不能不说 DI 材(深冲拉拔镀锡板),这种材料主要用于加工两片食品罐、饮料罐等, 由于制罐采用超深冲成型技术,罐壁减薄超过 50%,最薄可达 0.13 毫米,是技术难度最高的冷系产品之一。
“当时国内 DI 材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做别人做不了的,
才能稳稳占据市场。”方圆拿着一罐罐头说,你别看这罐子小,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仔细查看罐身,表面光滑平整,金属拉丝质感十足。“这就是业内所说的‘两片罐’,除了顶部的易拉盖,其余部分都是由一块镀锡板冲拉而成。”方圆打比方说,这就相当于吹气球,被吹的是一片 0.2 毫米厚的钢板。
将钢板当气球吹,对材料的张力、强度等性能是极大的考验,稍有不慎就会停机,这使得国内大部分钢厂望而生畏。
“再难我们也要上。”在方圆看来,轧制钢板就像轧面条,厚度越薄越容易出现板形不良、厚度波动大、易断带等问题。
想办法一点一点调整。方圆带领团队开始较劲式研发,清早跟踪产线,深夜总结问题,几乎天天连轴转。
“我们采用六辊高刚度轧机,通过小的工作辊径实现大
压下轧制,完成板形闭环控制,获得良好厚度精度和板形。”方圆说。
镀锡板是在钢板表面电镀一层金属锡,这个组合中,钢是“骨架”,锡是“皮肤”,对炼钢、热轧、冷轧、镀锡各工序都有极致要求。其中,镀锡工序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技术难度较大的部分。
“那时候,我们整天泡在生产线上,盯着镀锡槽的每一个数据。”首钢京唐镀锡板事业部产品管理室主任胡建军说,镀锡层厚度必须控制在微米级别,均匀度要求极高,任何细微的偏差都会影响产品的耐腐蚀性和加工性能。
镀锡液的温度、浓度、电流密度,每一个参数都要精确控制。“有时候为了调整 0.1 安培的电流差异,我们要反复试验。”胡建军说,几十次技术调试与反复试错后,工艺稳定了,他们造出了原先不能做的 DI 材。
镀锡板造出来了,怎么卖出去?“市场接受有一个过程。”首钢京唐镀锡板事业部产品营销室主任张有国说,技术突破
只是第一步,当首批产品推向市场时,他们又遇到了新的挑战,客户对国产镀锡板的质量持怀疑态度。
为了赢得信任,张有国带着样品驻守客户工厂,配合客户进行试生产,24 小时待命解决各种问题,贴心的技术服务赢得了下游厂商的信赖,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走进首钢京唐镀锡板生产车间,产线轰鸣运转,工人们
娴熟地操作指令,一张张光泽如镜的镀锡板陆续下线。在厂房库区,打包成卷的镀锡板整齐码放,等待着装车发货。
如今,首钢京唐用于生产饮料罐、易开盖的镀锡板以及DR 材(二次冷轧镀锡板)等高端产品保持国内领先,是奥瑞金、英联等龙头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同时,首钢京唐联合奥瑞金、英联、嘉美等下游企业共建 3 个研发平台,实现高性能 DR 材等系列产品产业化。
“从 DI 材依赖进口,到首钢京唐成为全球六大 DI 材供应商之一,再到镀锡板出口额占年销量一半以上,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方圆语气中满是自豪。
在首钢京唐镀锡板事业部办公区,一张北京冬奥会主题明信片引人注目。
“这款产品成了当时的爆款,所用材料便是我们的镀锡板,比普通 A4 纸还要薄。”方圆说,这种钢叫“蝉翼钢”,厚度只有 0.07 毫米,代表了当今精制钢的世界先进水平。
薄如蝉翼、光似镜面,“蝉翼钢”名副其实。但生产这种钢只为制作明信片吗?
方圆解释,“蝉翼钢”也被称作“5G 钢”,主要为 5G 基站信号接收器、信号发射滤波器、集成电路板用钢。
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一直都在致力于让钢材“瘦身变薄”,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对于外包装用途材料,更轻便、更耐用、更美观是镀锡板的发展趋势。
“镀锡板是首钢京唐的拳头产品,我们将产品厚度做到极致,产品规格成为下游客户产品的应用目标。”方圆说,首钢京唐在全球首创宽幅超薄低碳钢带高效制备工艺,实现一次冷轧最薄 0.09 毫米、二次冷轧最薄 0.07 毫米,薄规格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覆盖食品罐、饮料罐、电子元器件等多领域的产品矩阵。
“只要我们踏踏实实钻研技术,研发出适应市场的新产品,核心竞争力就会一直在。”方圆说,从零开始到全球领先,从技术突破到市场认可,镀锡板这“舌尖上的钢铁”,助力罐装食品更好地锁住营养,守护千家万户的食品安全。
开拓创新,再攀高峰。首钢京唐将聚焦高端镀锡板市场,推动产品减薄迭代,实现无铬钝化技术规模化应用,进一步提升薄规格产品产能,满足食品包装轻量化需求,带动下游产业链发展。
三、教学建议
第一,案例分析法。分析毛乌素治沙案例中三代治沙人的“绿色接力”,剖析“群众路线”“艰苦奋斗”“科技创新”在毛泽东思想中的体现。分析首钢京唐案例中以“镀锡板技术突围”诠释“独立自主”“攻坚克难”精神,关联“实事求是”方法论。
第二,辩论教学法。数字化时代,群众路线是否过时?正方:群众路线本质是依靠人民智慧,如治沙经验传承、
工人技术革新;
反方:智能技术削弱群众参与,如无人机替代人工播种。
教师总结:技术再先进,仍需群众智慧落地,如治沙机械改良靠林工站实践反馈;工业升级依赖工人技能转型,如马口铁工厂培训新型技工。
四、思考讨论
问题 1:毛乌素治沙中从铁姑娘突击队到新时代志愿服务队的传承,如何体现“群众路线”的内涵?
问题 2:首钢京唐从依赖进口到全球领先,如何诠释“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现实意义?
问题 3:首钢技术攻关与抗战时期冉庄地道战群众发明的“榆木炮”均体现“人民智慧解决现实困境”,但时代背景不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如何适应从战争到和平发展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