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正文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发布日期:2025-05-28    作者:     来源:     点击:

FUN乐天使官方网站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精神,落实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打造一批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教师函〔2019〕4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将按照“择优遴选、培育建设、优中选优、考核认定”的总体思路,构建“四级”教学创新团队,即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逐级推荐参评上一级教学创新团队。

第二章  建设原则、目标和任务

第三条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1.校企合作原则  推动学校与医院(企业)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资源,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支持医院(企业)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推动医院(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学校教师双向流动,建立学校优秀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

2.改革创新原则  以明确的教学改革项目为实施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和多方协同的团队发展模式。

3.示范引领原则  全方位打造基础条件优良、目标明确、思路新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汇聚优质资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校、市、省、国家四级团队建设体系。

4.质量优先原则  规范遴选流程,竞争择优,严把质量关。注重过程培育,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考核验收,保证团队高水平建设和项目高质量实施。

第四条  建设目标:按照突出示范引领、建优扶强、协同创新、促进改革思路,分年度、分批次,重点围绕学院专业(群)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组建教学创新团队,因地制宜做好国家、省、市、校四级创新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着力打造一批德技双馨、创新协作、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形成“双师”团队建设模式,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通过3-5年建设,建成校级教学创新团队10-15个,市级7-8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4-5个,力争国家级创新团队1-2个。

第五条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

1.强化创新团队教师能力建设  组织团队教师开展周期性、有计划的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重点围绕师德师风、“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岗课赛证”融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等内容开展团队研修,提高团队成员的整体素养。加强创新团队教师岗位对接能力,团队成员每年企业实践累计时长不少于1个月。

2.建设团队协作共同体  加强校际协同和校企深度合作。按照专业领域,由学校、企业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同组建协作共同体,明确成员分工,加强人员交流、研究合作、资源共享,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方面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

3.优化课程教学资源  对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制订完善课程标准,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对接“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大赛标准、执业考试大纲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岗课赛证”融通。引入行业企业典型案例,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下的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

4.构建模块化教学模式  打破学科教学传统模式,把模块化教学作为重要内容,探索项目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对接新时代医疗卫生机构的新要求,按照职业工作过程和相关职业标准,重构课程体系。通过创新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

第三章  申报及评选

第六条 申报条件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应以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等为负责人,以骨干教师为主体,以系部为建设单位,以专业(群)为建设平台,以课程建设为根本,依据专业(群)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应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及考核标准。

1.团队负责人要求

1)热爱职业教育事业,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高尚,严谨治学,具有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较强的改革创新意识,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协作精神,在本专业教学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原则上为教学名师或专业带头人等,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3)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须为双师型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及职业标准,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经验。

4)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近3年至少具备以下条件之一:主持1项市级及以上或参与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项目。在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本人或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及以上。④参编教材(主编或副主编)。⑤在学术组织中担任副主任委员及以上职位。⑥公开发表中文核心或SCI论文。⑦获得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及科研成果奖。⑧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创新团队的带头人,且不能同时参与其他教学创新团队。

2.团队及组成

1)教学创新团队成员人数控制在5-20人,其中团队成员中“双师型”教师占70%以上,具有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教师占比30%以上。

2)教学创新团队成员应包括公共课、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占比10%以上。团队成员构成要科学合理且相对稳定,充分考虑职称、年龄、专业等因素,调整比例不应超过30%。

七条 申报与评选程序

1.团队申报  由各系部根据专业发展规划,以专业(群)、学科建设为基础,确定拟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业(学科)方向,组织本系部教学教师创新团队带头人选拔。团队带头人根据需要遴选团队成员,填写《FUN乐天使官方网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申报表》(附件1)并提供相应的佐证材料,提交至团队带头人所属系(部)。

2.系部推荐  各系部根据学校分配指标进行初选,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教务处。

3.学院评审  教务处负责组织教学工作委员会进行评审,提出拟建设名单,公示无异议后,提交学院院长办公会审定。

第四章  建设成效

第八条  校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周期为2年。验收时应完成以下指标。

1.组织开展团队教学研究等活动每学期不省于5次。

2.团队每个成员参加能力提升培训学习每学期不少于5次。

3.团队成员每年企业实践累计时长不少于1个月。

4.至少与1家企业建成团队协作共同体。

5.完成1门及以上省级精品在线课程或公开发表省级及以上学术论文5篇及以上或参编国家统编教材2部及以上。

6.担任市级及以上课题2项及以上或获得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奖1项及以上。

7.参加校级及以上教学能力大赛(校级获得二等奖及以上、省级获得三等奖及以上)2项;

8.建设期内至少1名团队成员获得校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教学名师、青年技能名师称号、传承平台、技能名师、名师工作室带头人。

第五章  团队管理

第九条  教务处负责组织学校教学团队申报、评选、中期检查、结项、成果验收与鉴定工作;定期组织学院开展教学团队建设成果及经验交流会;组织、遴选、申报省级及以上的教学团队。

第十条  实行系部领导下的教学团队带头人负责制,各系部要规范和协调教学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的考核与管理,负责各教学团队的组建、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保证本系部教学团队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教学团队带头人是教学团队建设的具体负责人,在系部领导下负责教学团队建设的具体工作,优化团队建设方案,与团队教师共同制定个人研修成长计划,积极与医院(企业)沟通,构建团队协作共同体,全面协调负责本团队建设的各项工作。

  第十一条 建设经费。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各级教学创新团队学校给予的建设费用为:校级2万元、市级4万元、省级8万元、国家级10万元。经费主要用于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交流、教师培训、课题项目、专家咨询等。

第十二条  监督及考核。 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各级教学创新团队项目管理工作。学校对项目计划完成情况每半年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对考核不合格且于限期内未整改完善的,停止划拨建设经费,取消教学创新团队资格。

第十三条  成果与推广。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并不断优化改进团队建设方案。各团队要及时将团队建设的创新做法和优秀经验凝练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成果,并加以推广应用。